贵州统战联席会议新闻

【贵州民族报】“田间地头就是我的办公室”——省民宗委驻村干部杨红艳的驻村经历

日期:2023-06-05


“妈妈要去驻村了,没人给我梳头发,我要把头发剪短。”在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砚山镇大桥村,省民宗委派驻务川自治县砚山镇大桥村驻村第一书记杨红艳回忆起驻村经历,向记者讲述了温情的一幕。

“当时我女儿才上一年级,知道我要去驻村了,便主动提出把头发剪短,并表示会支持妈妈的工作。”尽管已时隔近两年,杨红艳再次讲述起这一画面,仍几度哽咽。

了解村情民意是驻村工作的开始,杨红艳告诉记者,从驻村那天起,她便在日志本上写满了每户村民的基本情况。

“开始会有新进人员培训,内容涉及政策知晓、驻村经验交流、种茶、养殖、村情技术知晓等各个方面。”通过不断的学习,杨红艳经历了从适应到熟悉的过程,如今与村民已打成一片。

在大桥村村委会办公区一楼的书屋内,浓浓的书香扑鼻而来。这间书屋是杨红艳积极协调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捐赠图书800册,帮助打造更新的书屋。

“杨书记到我们这里后,图书室增加了不少种植、养殖方面的书,太感谢她了。”大桥村村民彭明刚说。

一直以来,大桥村产业发展薄弱,村里留不住人。何以借助资源优势破解这一难题?杨红艳告诉记者,一次与好友偶然的交谈中,杨红艳发现大桥村的自然条件很适合种植芭蕉芋,于是她着手与村两委积极动员群众,在当地政府部门以及省民宗委的支持下,最终将芭蕉芋种植引进了大桥村。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与评估,芭蕉芋现已发展成砚山镇示范性特色产业,目前种植800余亩,惠及全镇群众16527人。

驻村以来,杨红艳与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调研民情,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

2022年,大桥村遭遇大面积干旱,为解决村民饮水问题,杨红艳与当地干部群众跋山涉水,四处寻找水源点。

“得知我们找到水源点时,村民们自发搬着梯子来帮忙接水引水,大家齐心协力解决饮水问题,看到水源成功接入村里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杨红艳笑着向记者展示手机里与村民寻找水源点的图片。

作为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杨红艳积极参与到务川自治县各专题培训班进行授课,以《贵州人如何说好普通话》为题,为务川自治县500余名科级以上干部和全县124个乡镇的党支部书记、党建指导员进行普通话培训。

此外,杨红艳多次走进砚山中心学校实地调研,促成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与砚山中心学校签约共建,积极争取帮扶资源与资金,协调贵州民族文化宫技术人员四次前往学校和村委会,用20天时间完成了学校多媒体教室、教职工办公以及村委会共计150余台电脑的现场查验、更换配件、建立网络系统等,确保学校办公、教学的正常开展。

“既然来了,就要真真切切地为群众办实事。现在,大桥村的田间地头就是我的办公室,这里的3100多位村民就是我的家人。”与记者交谈结束后,杨红艳戴上遮阳帽,又走向一块辣椒种植基地查看培育情况……

(原标题:“田间地头就是我的办公室”——记省民宗委派驻务川自治县驻村干部杨红艳)

(来源:贵州民族报)

中共黔南州委统战部主办    地址:中共黔南州委统战部 电话:0854-8222611

Copyright(C) 2008-2020  中共黔南州委统战部版权所有

黔ICP备15000059号    贵公网安备 52270102000271号

本网站由 黔南热线 全程策划制作 (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