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治林 张义猛 日期:2023-09-22
近年来,三都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积极探索、先试先行,着力打造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载体,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大合力,推动三都县各族群众在外就业创业并顺利融入当地生产生活。
坚持打造务工群众之家,着力建好互嵌式发展阵地
一是建设服务站点。本着“节约、高效、管用”的原则,三都县驻上海稳岗就业服务中心与驻地互嵌式发展,驻安吉联络部与安吉共建新居民融合发展服务中心,驻常州联络部与常州共创省级“水润横山-红石榴家园”。二是完善阵地设施。争取浙江安吉和江苏常州的帮助,以民族文化特色为基调,采取免租、免水电、帮装修等方式帮助三都配套齐全窗口服务、接洽接待、纠纷调解、会议培训及职工生活等服务功能的办公阵地,让群众来办事有家的感觉。三是提升服务能力。服务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业务能力建设,畅通外出务工群众服务渠道,强化基本公共就业服务,为到长三角务工经商的三都籍各族群众提供服务,并吸引了很多当地领导和群众来考察观摩。
坚持搭建服务架构体系,着力夯实融入发展基础
一是深入座谈交流。为高质量服务好在长三角务工经商的三都籍各族群众,三都县驻上海稳岗就业服务中心先后召集务工年限长、积极性高、公益心强的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耐心听取各族务工群众长期遇到的高频困难和问题,针对劳动维权、司法服务、医疗保险、子女入学等重点关注事项提出专门的工作措施。二是提高服务质量。梳理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关于工伤、非法用工、交通事故、人身伤害赔偿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制作了《三都水族自治县外出江浙沪务工服务指南》,进一步完善了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高质量服务体系;三是提升办事效率。为更进一步推动三都各族务工群众融入当地生产生活,中心梳理了群众较为关心的“跨省通办”事项清单,经多次与江苏、浙江相关县(市、区)协调对接,开通了两地就业、教育、医保等相关业务“跨省通办”,搭建起高质量服务的四梁八柱,跨省办、异地办、就近办已成现实,有效减轻各族群众往返办事的负担。
坚持开展有序劳务输出,着力拓宽就业务工渠道
一是加大就业宣传。始终把就业作为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和交往交流交融的关键举措,通过实地走访、网上查询等多种方式广泛搜集各类务工信息,与当地就业部门联合开发了微信公众号、就业小程序APP,并举办大型招聘会,实时向在长三角的三都籍各族群众滚动推送。二是开展技能培训。积极与当地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协调资源免费为三都籍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6期,213位农民工拿到了技能证书;与常州经开区,浙江安吉县、嵊州市等地签署了劳务协作协议,点对点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订单式输出各族务工群众8800余人次;三是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参与“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的“三送上门”服务,将企业用工需求向未就业劳动力精准推送,帮助更多群众到长三角就业务工,并配合做好“春风行动”返岗“直通车”服务工作等等,以高质量的服务理念开展有序劳务输出,千方百计拓宽就业务工渠道,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坚持加强互动交流联络,着力搭建各族群众交流桥梁
一是加强沟通联络。三都县驻上海稳岗就业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主动与驻地统战、人社、司法、公安、综治、镇(街道)等单位对接联络,不断畅通协作渠道,共商发展进步之策,架起三都籍各族群众与当地各族群众融合发展的桥梁纽带。二是建立共享机制。推动成立了“常州-三都法律援助工作站”“安吉-三都公共法律服务跨区域协作示范站”,并与安吉县递铺街道签订“安吉—三都”两县精神共富之家庭建设共建共享协议,与安吉共建新居民“三会四队”机制协调解决群众跨省务工的后顾之忧。三是开展文体活动。经常性组织三都籍各族群众参加驻地大型文体活动,组织代表参加浙江省第八届畲族风情旅游文化活动,联合常州市民促会主办了第二期民族文化交流沙龙等等,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共黔南州委统战部主办 地址:中共黔南州委统战部 电话:0854-8222611
Copyright(C) 2008-2020 中共黔南州委统战部版权所有
黔ICP备15000059号 贵公网安备 52270102000271号
本网站由 黔南热线 全程策划制作 (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