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

荔波“五措施”开创文化发展“五新”局面——荔波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现新局面

作者:荔波县民宗局 蒙永厚 日期:2023-11-24

  荔波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贵州省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促进条例》文件精神,推动全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贵州水书文献”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遗产名录》,荔波民族古籍进入世界视野;荔波荣获命名“中国陀螺之乡”,“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陀螺委员会”在荔波挂牌,花样陀螺表演亮相意大利卡伦多街头艺术节,荔波民族传统体育登上国际舞台;荔波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民族关系被誉为“族群之间和谐共处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范例”,2019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称号。依托5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了系列“非遗”特色文旅商品、观赏体验项目等,建设了瑶山古寨、水浦、水葩、者吕、尧古、洪江、寨票、大土等一批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建立了书法协会、摄影家协会、诗词楹联协会等14个文艺类社团组织,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建成县文化馆、大剧院、体育中心以及乡村图书室110个,建成村寨(社区)群众健康文化活动场所160个,全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提升,各项民族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通过建设村寨、创建基地、开展活动、开发文创、研究古籍等五个措施,探索了工作新引擎、新载体、新形态、新路子、新内涵,开创全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五统一”建设村寨,打造民族文化繁荣新引擎

  依托县丰富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传统村落资源优势,探索形成了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五统一”工作法(统一牵头,融合资源;统一选点,精准发力;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一领导,上下联动;统一经营,利益联结),通过整合多部门项目资金,实施建设瑶山拉片、水浦、尧古、茂兰、梅桃、水维、联江、者吕、联山湾等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项目,有效推动了民族村寨农文旅融合特色产业发展,民族特色村寨得到了进一步有效保护和利用,探索了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彰显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建设对改善民生条件、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共同体意识产生的显著效果和深远意义。其中,瑶山古寨获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命名为“2023年度贵州省文旅融合创新示范景区”,成为荔波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繁荣的新亮点和新引擎。

  “三结合”创建基地,构建民族文化传承新载体

  根据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及省委、州委、县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红色文化结合起来,建设了永济泉社区、兴旺社区、瑶山村、水浦村、联江村、大土村、拉交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研学基地,挖掘“五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典故和荔波事例,让各族群众在中华文化传习研学实践中,坚定“五个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国家、省、州民宗部门及社会各界好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华优秀文化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结合进来,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行动和非遗文化育人行动,建成翁昂小学的傩戏、水尧小学的水书、荔波高级中学的民族展馆等6所学校10个专项课题,瑶山小学、翁昂小学等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校园文化建设、课间操、陈列室等开展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陈列展示和传习表演活动,推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构建了以基地、示范校、特色课程为主的民族文化传承新载体。

  “搭平台”促进“三交”,培育民族活动走向新形态

  针对荔波县民族众多、各民族传统节日交错复杂和情况,为了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避免泛滥过节办会,县人民政府通过积极引导,在荔波广泛传承的民族传统节庆中,优选区域文化特色明显的开秧节、四月八、端午节、卯节、六月六、七月半、额节、布依小年、瑶王节等9个传统节庆给予重点指导和资金支持,挖掘“姑妈回娘家”“斗牛”“打陀螺”“固僦”等民族习俗活动,每年开展民族传统节庆、习俗活动等60余场次近20万人次,有效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用好用足党的民族优惠政策支持鼓励,戏曲影视家协会、县民族器乐表演队、拉交水族文艺表演队、潘柳菲舞蹈工作室、彭贵轩戏曲影视工作室等民族文艺队伍及阵地蓬勃兴起,开展了民族婚俗、街头文化表演、文化下乡、“十百千”筑基行动、抖音短视频创作等200余场次群众文化活动,创作了《瑶山·瑶人》《瑶王传》《远古的呼唤》《荔波欢迎您》《璀璨樟江》等40余项文化品牌和本土特色优秀文艺作品,举办了书画、舞台剧、现场、摄影等30余场次文艺展示比赛活动,全县民族活动逐步走向了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优秀理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形态。

  “合资源”开发文创,推动民族“非遗”走上新路

  用好民贸民品、传统手工艺、非遗保护等民族优惠政策,整合各部门资金项目,扶持瑶山陀螺产业、兴旺社区民族工艺坊、小七孔镇黎明村土花布生产、布衣布然蜡染布艺、佳荣芦笙民族乐器生产等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推动民间手工艺人就业近60人,年产值近50万元,让各民族群众在共建共创中接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依托荔波县瑶族树膏染技艺、瑶族陀螺竞技、布依族布艺技艺、荔波竹编等非遗项目建设非遗工坊,完成布依族布艺技艺非遗工坊等4家县级非遗工坊认定,并申报瑶族树膏染技艺非遗工坊为2022年贵州省省级非遗工坊示范点。连续推出了“瑶织娅”“炫彩陀螺”“布依布然”“茂兰竹编”等非遗文创品牌,截至目前,荔波县非遗工坊共吸纳周边群众就业400余人,非遗文创产品销售、非遗研学体验等经济收入500余万元,让“非遗”技艺变成了生产力,“非遗”文化走上了传承变创业增收的新路子。

  “扣主线”创新调研,诠释民族文化时代新内涵

  近年来,荔波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创建7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研学基地整合了场所、传承人、传承内容、传承方式等优势资源,围绕水书习俗、布依文古籍、卯节文化、“固僦”习俗、传统书画、陀螺竞技、传统服饰、传统民歌等项目,完成了《卯节习俗促进民族地区“三交”研究》课题研究和《水族民歌选编》整理翻译工作,挖掘出了水浦“邓恩铭故事、水族追求和平梦想、民族村寨各族共同发展”、兴旺社区“移民群众漫长历史中对和平发展的迫切渴望、在党的关怀下共同建设温暖家园”、联江村“布依文古籍的汉、布依文化交融,家庭、村寨的共同体意识教育雏形”、瑶山村“瑶族陀螺走向世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邓恩铭故居“荔波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中华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大土村的“苗族人民在党的关怀下,团结一心、共同发展”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研学主题,创新诠释中华民族文化契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时代内涵。

中共黔南州委统战部主办    地址:中共黔南州委统战部 电话:0854-8222611

Copyright(C) 2008-2020  中共黔南州委统战部版权所有

黔ICP备15000059号    贵公网安备 52270102000271号

本网站由 黔南热线 全程策划制作 (统战部)